甘谷县采取四项措施强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
日期:2025-07-13
四是创新机制推进乡村治理。不断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办法,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,规范运行村民自治组织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。通过标语★◆■■■、橱窗、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美丽乡村建设,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,侧重脏乱差治理◆★■◆、人畜分离、垃圾污水处理■◆、村庄绿化、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堆放等内容。积极开展“美丽乡村■◆、美在我家◆◆■◆◆”为主题的创建活动◆★★。以环境卫生集中清理■◆★★、环境卫生薄弱环节的整治◆■◆◆■、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、环境卫生评创四项内容为重点,不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,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、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,形成了户户参与,人人出力,共建美丽乡村的良好格局。
一是科学统筹一体谋划部署◆★◆◆。研究制定了《甘谷县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》■★★■★■,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协同运行机制,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,突出县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,强化统筹协调、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,积极开展督导评估。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村镇特色,借鉴“村容美■◆■、庭院美★★★◆、田园美、产业美、乡风美”的康县模式■■■◆★◆,研究完善了“村村干净整洁、部分村环境美观、个别村亮点突出”的甘谷乡村建设整体思路。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与村镇特色,聚焦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品质提高,注重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和发展,合理确定建设内容★◆◆,建成乡村建设示范村129个。
三是聚焦补齐短板整合资金★■。按照“渠道不乱、用途不变、统筹安排、集中投入、各负其责、各记其功◆■★◆■、形成合力”的原则,积极整合涉农项目、列支衔接资金。锚定◆■“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”目标,聚焦群众所盼★■■■、发展所需,坚持不懈补短板■◆◆■、强弱项,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。今年,整合安排衔接资金316万元,在大像山镇西关、杨场村,金山镇蒲家山村实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3个■◆★,把“五清两改”作为整治工作突破口■■★★,集中力量、集中时间,逐村逐巷“治污治乱”★◆■★◆,积极创建“清洁村庄”和“美丽庭院”★■★◆■,常态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◆◆■,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、废弃厂房棚舍等,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213吨◆◆◆★★◆,清理村内水塘7口,清理村内沟渠156公里■◆★,清理积存垃圾325吨,推动全县城乡面貌整体提升。紧盯今年建成12个省级乡村建设村的目标任务★★★◆★◆,投入衔接资金3490万元,在15个乡镇实施乡村建设项目28个,其中创建省级示范村12个,示范带动县域其他村庄各打各的优势仗、各选各的突破口、各走各的特色路,全面实施净化、硬化、绿化■★、亮化■★■◆★★、美化■■◆◆“五化”建设◆★★◆,实现乡村建设“多点突破,全面开花”。
今年以来,甘谷县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■★★◆■”经验★★,采取系统谋划部署、分区编制规划,拓展投资渠道、健全治理机制等四项措施◆■◆,精准发力■★★■、补齐短板,大力推进乡村示范建设,不断夯实和美乡村建设基础。
二是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。按照“集聚提升类◆■、城郊融合类、特色保护类■◆、搬迁撤并类和其他类◆◆★★”五类标准,坚持规划先行,加快县乡村“多规合一”建设规划编制★■■■◆,对全县405个行政村村庄分类进行了优化调整。按照“生活宜居◆◆◆★■、设施齐全■◆★★■◆、环境优美■■◆★、产业配套■■◆■■★”的总要求,把生态建设、基础设施、产业培育、社会事业等纳入规划的主要内容,聘请专业机构,采取“土洋结合◆◆★◆★■”◆◆★“专家群众结合”的形式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。坚持城郊示范村与城乡环境整治相结合,渭河川道区与北部浅山区示范村产业培育相结合,传统和历史文化村落示范村与保护开发相结合,乡镇政府所在地示范村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,南部山区示范村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■◆,累计编制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240个,规范引领乡村建设。